俄罗斯天然气过境乌克兰输欧协议1日到期后,摩尔多瓦东部与乌克兰接壤的德涅斯特河左岸地区(德左)面临严重能源危机。据“政客”新闻网欧洲版7日报道,摩尔多瓦和欧盟敦促德左地区从欧洲购买天然气替代,并提出提供援助,被实际控制该地区的“德涅斯特河左岸摩尔达维亚共和国”拒绝。
“据我们了解,摩尔多瓦政府已经向德左地区提供了能源和人道主义援助,但至今未被接受。”欧盟委员会外交事务发言人阿尼塔·希佩尔(Anitta Hipper)说,“我们鼓励蒂拉斯波尔与基希讷乌合作,以当地民众的利益为重来应对局势。”蒂拉斯波尔是“德左共和国”宣布的“首都”。
这件事情折射出摩尔多瓦与德左地区之间深刻而又复杂的历史矛盾。
1、由于历史原因,德左地区与摩尔多瓦历届政府之间的关系不佳。
上世纪90年代初期,随着苏联解体,当时的“摩尔达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宣布更名为摩尔多瓦共和国,开始寻求独立。
然而这一行为引起了亲俄罗斯的德左地区的强烈不满。1990年9月2日,德左地区宣布成立了“德涅斯特河沿岸摩尔达维亚共和国”。
到了1992年春天,摩尔多瓦政府决定采取军事手段解决德左问题,德左地区局势急剧恶化,双方爆发了严重的武装冲突。这场冲突造成了数千人死伤,给当地造成了严重破坏。
随后时任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介入进行了调解,双方达成了停火协议。一支主要由俄罗斯组成的维和部队部署到德左地区。
虽然冲突停止了,但是关于德左地区的地位问题却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双方互相不承认对方的法律地位,摩擦不断。德左地区甚至多次试图通过公投等手段加入俄罗斯。
这样的状态一直保持到了今天。
2、俄乌冲突爆发之后,德左地区的问题又再次激化了。
从地图上可以看到,德左地区只有两个“邻国”:西面是摩尔多瓦,东面是乌克兰。因此理论上来讲,德左地区所有的物资供应都必须依靠这两个邻国,别无他法。
然而俄乌冲突爆发之后,乌克兰与俄罗斯的关系急剧恶化。顺带亲近俄罗斯的德左地区也遭了殃。
乌克兰政府在俄乌冲突爆发之后,就立即关闭了其与德左地区接壤的边境。这就导致德左地区所有的物资只能通过摩尔多瓦政府那一侧的边境进入。
2024年初,摩尔多瓦政府又决定对运往“德左”的货物征收关税,这显然导致双方的关系再度恶化。
3、随着乌克兰切断俄罗斯的天然气管道,德左地区与摩尔多瓦政府之间开始了新的一轮博弈。
面对德左地区天然气短缺问题,摩尔多瓦给出的解决方案自然是“建议”其从欧洲购买天然气代替俄罗斯的天然气。并愿意提供“人道主义援助”:比如发电机和保暖衣物等。
德左地区显然无法接受这样的方案:无论是心理上、法理上还是经济上,都接受不了。
一方面德左与摩尔多瓦政府本就关系不佳,显然不愿意接受来自对方的援助与“好意”。另外一方面就像新闻报道里面说的那样,德左地区之前从俄罗斯购入的天然气“近乎免费”。
因此从德左地区的角度来讲,显然他们希望继续使用来自俄罗斯的天然气。
然而从摩尔多瓦政府的角度来看,显然有借助此次能源危机来逼迫德左“就范”的意图:既然乌克兰已经切断了边境,那么德左现在就只能“听命”于摩尔多瓦政府。
摩尔多瓦显然并不希望德左地区继续享受俄罗斯的免费天然气,让其继续保持与俄罗斯的联系。
4、双方博弈的筹码。
理论上来讲,在乌克兰切断管道的情况下,俄罗斯依然可以通过土耳其溪来对德左地区进行天然气供应。
但是就像前面介绍的那样,这必须征得摩尔多瓦政府的同意——而摩尔多瓦显然不希望看到这样的结果。
但是德左也有自己的杀手锏,那就是摩尔多瓦的电力供应——摩尔多瓦约有7-8成的电力是由德左的燃气发电站供应的。
虽然摩尔多瓦可以向欧盟购买电力,但是依然必须经由德左的电网进行输送。因此理论上也有让摩尔多瓦全国大停电的“杀手锏”。
但这样做也会让德左地区承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因为他们将因此损失大量财政收入。与摩尔多瓦政府的供电合同为德左地区提供了近半的政府预算。
不排除极端情况下,出现双方“互相伤害”的情况。
5、德左地区如何熬过寒冷的冬天?
短期来看,双方的矛盾基本无解,德左地区只能自己先想办法。
目前德左地区已经宣布进入为期30天的经济紧急状态,以应对能源短缺问题。
当地政府开始在其最大的发电站以燃煤发电方式满足部分能源需求,并限制居民供暖和热水供应。同时建议民众采取节能措施,如多穿衣物、聚集在一个小房间里取暖、使用窗帘和毛毯封堵门窗等。
长期来看,德左地区的选择很少:要么迫于生存购买欧洲的高价天然气;要么与摩尔多瓦达成协议,拿到来自土耳其溪的俄罗斯天然气;要么俄罗斯再次介入争端。
